最近終於有空來好好講一下臺灣跟加拿大醫院的一些差異啦!!

首先,在醫院最常做的是什麼事情?當然就是給藥(medication administration)

以前在王老先生的醫院裡,每天要用的藥物會在下午兩三點左右由TC人員從藥局推著藥車到各單位。每台藥車上就放著數十個小盒子,每個盒子以"病床號"為標籤,分放了每個病患的藥物。如果說今天病患在藥局update之後轉床 or 床位資訊有任何更動,那麼護理人員就得自己把藥物換到正確的床位去 or 送去病患新轉的單位。
另外,每天藥車回來以後,護理人員很重要的工作就是拿著新鮮剛出爐的藥單,一項項核對藥車上的藥物,檢視藥物的數量、劑量、藥物及病患資訊是否正確,確認正確後才可以交班給下一班  :)

在加拿大卑詩省(British Columbia, BC)最大的一個Health Authority(*註),也就是Interior Health中,各家醫院所使用的給藥系統叫做 Pyxis System. (照片如下)


就像照片中的一樣,每台Pyxis機器都會有一個小螢幕。在一開始進入這間醫院的時候,就得先去藥局設定你的權限(account access),並且輸入指紋資料。每次要使用的時候,就是先輸入自己的帳號(account ID),接著按指紋進入系統。

進入系統後,選擇病人。進入病患資訊後,就會條列出病患的所有藥物,接下來就是拿著藥單(MARs)一一核對要給的藥物然後點選取出(Remove selected items)

接下來就是好玩的部分啦!!可惜領藥的時候一直有人在旁邊,沒辦法偷拍照,下次如果有機會的話再拍照給大家看~~~

當點選取出後,你就會聽見機器運轉的聲音~!! 然後,『咖搭』一聲,三個大箱子中的其中一個抽屜or門就會打開,電腦螢幕上就會告訴你在抽屜的第幾格中會是你要的藥物。其中,如果是管制藥品比如說麻藥(narcotics)或是某些安眠藥(如Ativan),在格子打開的時候,電腦會要求你先檢視藥品數量後輸入起始藥量(Beginning amount),然後接著就是告訴你你要拿幾顆藥~如果你多拿or少拿了,下一個人點起始藥量有問題的話,這樣電腦就可以追蹤是誰出了問題  :)

每天會有藥局的人提著一箱子的藥來『補貨』,同時也會核對管制藥品。厲害的是,電腦通通都有記錄說你拿了多少藥、領了多少藥物~所以如果有不小心掉藥或是需要棄藥(Waste)的話,都是要輸入到電腦裡面並有另一個護理人員作證(Witness account)喔~!!

滿酷的一台機器。

幾個目前看到的缺點就是,一般來說一個單位就兩台機器...每次給藥時間,那大排長龍啊.....
其他的話目前都還沒遇到什麼太大的問題,滿實用而且又人性化的機器,非常的"防呆"啊!!

時間也晚了~下一次,來介紹醫院看的到的『可棄式尿壺』
----------------------
*註:在加拿大,其實各個地方都有不同的Health Authority,就是屬於各地的"公立醫療機構",有機會會來好好介紹一下BC省的Authorities以及其功能性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波波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