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回到大溫地區工作開始
每天面對的多元文化讓我好不容易適應英文的腦袋再次大亂
已經不知道幾次發生了對著只說中文的病人說英文
然後轉身面對同事說中文的情況

或是跟印度病人說中文
下一秒意識到、改成英文後
發現病人不說英文、只說Punjabi... (淚)
唯一會的一句punjabi也只有『sat sri akal (greeting)』

或是跟病人說了中文之後
發現對方只會說廣東話 (崩潰)

或是遇見說英文的病人
結果在對話過程中一直不小心跑出中文語句
『Do you want to use the commode? 就是...uh... I can help you with toileting!』

同事之間的相處也是
以前在北邊的兩年,習慣了嚴重印度口音的英文
但是來到溫哥華才發現...
還有中國口音、廣東口音、福州口音、日本口音、韓國口音的英文
(抱頭崩潰)

經理是加拿大籍印度人
一口流利的廣東話讓我驚訝

工作將近兩個月
學會了幾個廣東字詞
但目前說最順的應該就是一句
『我只會說一點點廣東話 (我剩係識講少少廣東話)』
雖然好像每次一搬出這句話
病人就會很開心的對著我狂講廣東話
(滿頭問號的我)

不過在大溫地區
由於Multi-culture的關係
再加上我工作的醫院從以前就有『移民醫院』、『中國醫院』的暱稱
醫院前三大病患文化就是華人、印度人然後再來才是其他移民
這樣幾個因素綜合起來
就是醫療團隊在照護的時候,遇見的最大挑戰

我們醫院光疼痛指數量表就有22種語言的翻譯
還有將近30種語言的圖表,包含英文跟其他語言
讓病患可以指著圖表來讓我們知道他說的是哪一種語言
這樣才可以去找翻譯或是社會資源

由於在Geriatric Medicine (老年內科)病房工作的關係
聽力退化又是另一個挑戰
單位內還會有一個叫做pocket talker的小型麥克風
長的很像我們以前老式的大台MP3、接著耳機
讓我們可以拿著機器說話,而機器會放大音量從耳機播出以促進溝通

由於文化的不同
在做病患的照護上面也會遇到很多挑戰
比如說華裔的病患普遍較為demanding
會比較直接且仔細的對醫護人員做出要求

印度裔的病患普遍較為內斂、安靜
也常常會不願意讓護理人員協助做peri-care或是清潔

白人的男性老人又比華裔男性多出更多機率會對醫護人員有調戲的行為...

這些都是臨床上滿有趣的一些狀況~

最後,還是要提醒大家
既然選擇要移民加拿大了,英文還是要多少學一些啊...
現在醫院很多不說英文的病患
真的是雙方都痛苦
無法溝通真的是一個最最最大的挑戰
對於病方以及醫護都是一種困擾

有時候遇到那種用廣東話碎念的病人
『妳們這些人怎麼都不會說廣東話、當什麼護士』
(雖然我不會說廣東話,但你說的我有8成聽得懂啊...)
真的心裡會湧上滿滿的無奈...
醫護人員還是主要以英文溝通為主
廣東話翻譯每個禮拜只會來一天、2個小時
所以要不然就是那天剛好有nurse會說廣東話
再不然就是像我可以用繁體中文來書寫溝通
不然真的是對雙方都是滿滿的挫敗感...


下集待續
臺加護理大不同之→上班routine + 職責←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波波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