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陣子在許多醫護相關的粉絲頁面上看見越來越多的醫療機構暴力案件

讓我想到,其實我好像也是到加拿大才被教導暴力防治的一些知識
 
3  
 
硬要用我最愛的criminal Minds來開啟這一個主題 
但是,『別人怎麼對待你,他會有他的因果報應;但你如何應對,則是你的因果』
 
首先,真的要強調一下
『醫療暴力案件(言語、肢體、及任何形式的暴力)在全世界的醫療院所、機構中都非常常見』
但是這樣的狀況目前在台灣似乎都沒有聽到學校或是醫療院所針對暴力防治來做宣導以及再教育
 
前兩天看見新聞上有一位護理人員被持刀男子刺傷
真的好難過...
最根本的就是對於暴力預防的教育及再教育不足,才會造成醫護人員在第一線不斷的受傷害
 
所以今天我來整理一下過去三年在各個醫療機構+護理學校所學到的暴力防治知識
希望對於大家在未來職場上遇到任何形式的暴力,都可以知道要怎麼初步做應變
這個系列中所包含的影片,都是來自 Work Safe BC所製作的一系列有關工作安全的教學影片
大家有興趣可以到 Work Safe BC 的網站上找尋更多相關資訊
 
同時在CDC (美國疾病防治中心)的網站上面也有針對Violence Prevention做出相關的免費課程 (全英文)
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上CDC網站查詢 Workplace Violence
或是點選下面這個連結→ 『NIOSH Workplace Violence Prevention
 
其實我這邊也只能講個大概
畢竟我自己花了這麼多時間學到的暴力防治
真的很難用幾篇文章就涵蓋完成
未來有一些概念在心裡形成,不過也會需要一些時間去慢慢實行
希望這些簡單的整理可以讓大家對於暴力防治有些基本的認識
 
 
首先,最最要記得的:
『如果對方持有武器(刀、槍或是尖銳物品),不要試著阻止或接近,拜託直接報警或是請警衛協助處理』
 
 
警察和警衛才是有受過訓練要怎麼面對武器威脅的人,各位沒有受過訓練的醫護人員真的要保護好自己
不要拿自己的肉身去擋阿...
 
後面針對持有武器者會再做其他補充,但最重要的就是不要讓自己陷入危險
 
暴力防治有幾個大重點:
1. 如何預防暴力發生
2. 如何早期辨別暴力發生的前兆
3. 如何以治療性溝通來有效緩和暴力者的情緒
4. 在無法緩和的情況下,該如何應對
5. 在暴力攻擊發生之後,應該要做什麼
 
另外還要特別說明的是
在這邊的工作場合Violence Prevention指的對象不只是病患及家屬
有時候還可能會包含醫療人員、工作人員等
 

如何預防暴力發生
 
『預防勝於治療』是一句我們都熟悉的口號
在暴力防治中也是一樣的道理
  
 
首先,就像前面所說到的
醫療院所中的暴力事件在全世界都相當常見
在加拿大卑詩省,醫療人員是在全省中遇到暴力攻擊機率最高的職業之一
甚至根據 SFU 西門菲沙大學的犯罪學系研究指出:
『醫護人員在醫療院所中遇到暴力攻擊事件的機率是同等於警察的』
 
我第一次聽到這個的時候也是超級驚訝的!!!
 
 
在目前長期照護的機構中,有不少的病人有失智症
而失智症 (Dementia)的病患屬於暴力發生的一大族群
主要是因為他們已經無法再像過去一樣去執行自己每天習慣的流程 (吃飯、清潔、如廁甚至言語表達)
對他們來說,每一天的日子就是充滿了挫敗和焦慮感
 
另一個常見暴力案件的場合就是急診
急診屬於急重症單位,來到急診的病患大多也是充滿了焦慮不安
在等待、以及診療之中,也容易引發挫敗感
 
在這樣的環境下,醫護人員首先要記在心裡的
一個最最最最最重要的重點
『暴力防治的第一步,就是必須要先察覺到自身的情緒變化,並且適時地做應變』
 
這樣的第一步看起來雖然很簡單,但是往往在很多時候是最容易被忽略的
病患在疾病、焦慮、壓力還有挫敗感多重的打擊之下,他們的言語還有行為其實是非常難被控制的
而身為醫護人員,最重要的就是要記得不要隨之起舞
 
在遇到挫折或是壓力源的時候,可以讓自己深呼吸三口氣、放輕鬆
並且告訴自己:『這不是針對我,這只是工作的一部份』
 
當然我也可以理解在某些狀況下真的很難讓自己的心恢復平靜
在這樣的狀況下就要學會適時的退場,請其他同事或是Leader、阿長來協助處理
要記得,如果讓自己的情緒掌控了自己的專業,那麼可能會造成雙方 (自己 以及 對方)更大的傷害
 
 
 
接下來,要學的就是如何辨別 『暴力發生的潛在因素與環境因素』
 
首先,病患可能會有暴力行為的潛在因素有哪些呢?
 
潛在因素 (Risk Factor) 指的那些是我們無法掌控的因素,但不一定會造成暴力攻擊行為
 
stressor指的是會造成病患壓力增加的一個因素,有些翻譯為『應激子』、『應激物』
目前看到比較符合我想表達的意思的,大概就是『壓力源』
 
大多數的暴力攻擊行為常常都是由低程度的焦慮、挫敗或是無力感慢慢藉由一個個stressor的增加及未改善,最後升級為高程度的焦慮、挫敗或是無力感、進而導致攻擊事件
 
早期辨別潛在因素以及壓力源的話,就可以讓醫護人員去減少壓力源 (可以控制的部分)並且適當地去選擇與病患互動的模式
同時,也可以與醫療團隊中的其他成員溝通,讓醫療團隊可以更完整的掌握病患狀況
 
 
暴力行為的潛在因素包含:
 
- 過去曾經有過攻擊行為 (言語及行為)
- 曾經有或是現有 藥物 或是 酒精 的濫用
- 曾經受到言語 或是 行為虐待 (abuse)
- 失智症
- 精神相關疾病
- 語言隔閡 (Language barrier)
- 溝通障礙 (如失語症 aphasia、無法說話...)
 
若病患有這些潛在因素的話,在應對上就要更為注意
 
 
Stressor是屬於我們可以控制的因素,包含了:
 
- 醫護人員在與病患接觸時的言行
- 環境過度刺激 (溫度、音量、嘈雜程度、每次來照護的都是不同的醫護人員、對環境的陌生感、味道)
- 病患沒有被滿足的需求 (肚子餓、身體不適、疼痛、過冷或過熱、無法入眠、孤單、想上廁所、口渴...)
 
 
舉例我大概就只能想到這麼多,就拜託大家舉一反三了 
 
 
醫護人員在辨別出這些stressor之後,希望可以最大的去改變這些因素
讓病患可以情緒緩和,以避免挫敗感的產生而造成暴力攻擊事件
在跟病患接觸時,有幾個小要點也可以幫助各位穩定病患或家屬的情緒
 
 
首先,溝通在暴力防治中佔了非常重要的一環
當然我們也知道有許多時候,在台灣的醫療環境下,我們實在很難去達成這些溝通技巧
但是每一次自己可以做的時候就盡量實行,對於自己的照護也會容易許多
 
 
溝通技巧包含了 開放性溝通、語氣和緩且堅定
 
另外一個我個人覺得對我來說非常有用的溝通技巧是『盡量使用以"我"為起始的語句』
在這邊不是要大家『以我為中心去溝通』,而是避免使用『你』這樣可能會帶有指責性的語句來避免溝通誤差
 
比如說今天在跟病患家屬溝通中的某個環節造成了誤會
可以用以下的方式緩解:
 
『剛剛在溝通的過程中,我聽到的是.......,可以請你再說一次嗎?』(取代『你說..........』)

『剛剛在我們的溝通中,我感覺到被攻擊和被誤解』(取代『你攻擊和誤解我』)

 

 

 
是要以『我感受到了什麼』來作為溝通的起點
 
畢竟很多時候我們也常常經歷到這樣的情況
自己希望可以向對方釋出善意,但就不知道怎麼地對方總是解讀成不一樣的意思
這就是溝通中常見的誤差 (gap)
所以在解釋的時候,可以先讓對方了解到自己在過程中的感受
並給予對方機會來解釋真正想表達的意思
 
這樣的溝通方式其實不只在工作場合中很好用,我現在很常把這樣的溝通技巧拿來用在生活中 XD
對於家人還有另一半的溝通也有很大很大的進步
要記得,這樣的溝通技巧宗旨是在於促進溝通,而不是指責喔! ヽ(́◕◞౪◟◕‵)ノ
 
 
另外,在與病患接觸的時候,也要記得以下幾個小訣竅:
 
雙手張開放在身側或是胸前、或是雙手輕輕交放在上腹部前 (照片下次補 XD)
 
雙手張開最大的功用就是提醒各位『不要握拳』
身體姿態對於情緒改變的影響真的是很神奇
當你雙手張開放鬆、擺設在腰間或胸前時,你的情緒會比雙手握拳放在身體兩側來的平穩許多
同時也要記得,放在身側不等於把雙手垂放在兩腿旁
而是應該要讓手肘彎曲約90度放在身體兩側
 
這樣的身體姿態同時可以降低病患的防禦心態
雙手張開並放在身體之前所展示的訊息就是『我沒有要傷害你』
千萬不要雙手抱胸或是雙手叉腰,因為這樣身體帶出的訊息會是防備的、不願讓人接近的、以及保護自己的姿態
 
 
這樣的姿勢還有一個最大的好處就是在病患開始有暴力攻擊的動作時
張開放在胸前、腰間的雙手可以快速的反應做出防禦 (self-defence)
 
 
眼神接觸堅定且降低到病患雙眼的水平
 
 記得不要站著跟病患說話,讓病患必須抬高頭來跟醫護人員對話
這樣的肢體語言很容易會塑造出一種 『上對下』的說話姿態
容易造成病患的挫敗感以及心理壓力
 
所以最好是可以降低到對方的雙眼水平,比如說稍微彎腰或是坐下、蹲下等等
不建議大家過度彎腰,因為除了可能會造成春光外洩之外、也對腰部的傷害非常大喔!
長期彎腰可能會造成椎間盤突出,所以寧可蹲下都不要彎腰!!
 
不過蹲下的部分,要稍微注意自己蹲的位置以及和病患的距離
蹲下最大的危險就在於病患出手攻擊的時候不容易躲避
所以在蹲下之前,要評估好自己跟病患的距離、是不是有退路、有什麼可以拿來當作抵禦自己的工具(如板夾或是床欄)
 
 
與病患的身體距離最好在一隻腳的距離
 
當然這邊說的是在溝通時的距離,在照護的時候又是不同的情境了~
在溝通時的站立姿,最好是跟對方保持一隻腳的距離
這樣在遭受攻擊的時候會有多一些的反應時間
同時也可以保護自己不受立即的傷害
 
 
其實還有很多,但真的一篇文章寫不完 (╥﹏╥)
早期預防的還有一個大重點就是『治療性溝通』
治療性溝通不只是在工作時很好用,其實平時的人際關係如果用治療性溝通的話,也是頗有效果的 XD
 
接下來還有4個章節,包含:如何早期辨別暴力發生的前兆、如何以治療性溝通來有效緩和暴力者的情緒、在無法緩和的情況下該如何應對 以及 在暴力攻擊發生之後應該要做什麼
我會盡量完成
 
如果針對文章內容有疑問的話,歡迎在下面留言提問喔 ^_^
更多資訊,歡迎追蹤 臉書粉絲頁 → 台灣護理人 in Canada
 
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波波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